[明朝]科学发展观_分卷阅读_100
  “猜?谁让你猜了?”虞璁反问道:“既然有半年时间,难道不能事事准备精细吗?”
  “需要备足多少粮草,又有几条山路可选,中间泅渡是扎筏子还是借船,哪一样不能提前想清楚?”他的话语掷地有声,完全令人无从反驳:“就算说天气,也不过晴朗阴雨厚霾大风这几种,难道不能备算清楚吗!”
  几个将领被教训的完全没法反驳,这一刻都跟小学生似的乖乖低头,没人有胆子敢跟他横。
  那些文官们遭遇了啥,他们并不是很清楚。
  但是某些文官的下场,他们可是相当清楚。
  “此去前行,更应备足谋略,讨论出兵用兵之策,不要走一步看一步!”
  虞璁眼睛一横,喝道:“还不记笔记!”
  虞鹤站在旁边,忙不迭把簿子和文房四宝发下去,武官们纷纷接了,都忍不住再瞥一眼早就运笔从容的陆统领。
  ……你倒是准备的很充分啊。
  “十天之后,朕准备让陆统领再掠边陲部落,到时候会调三大营三千精兵,同执罡军三千精兵一起合并作战。”虞璁不紧不慢道:“这次的全部行动,由陆统领一人指挥,不许任何人干涉。”
  武官们纷纷沉默,心想皇上您想干啥就干啥吧。
  一方面吃人嘴短拿人手短,他们这两年受了不少的好处,俸禄也提了又提,简直是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。
  另一方面,自己挨打受气惯了,真没有过倒抢蒙古人一次的想法。
  那次陆炳带着人直接洗劫了一个部落,别说文官们懵了,三大营的人都懵了。
  这万岁爷如今不按道理出牌的程度,当真是举世闻名啊。
  第54章
  戚灵的调令来的突如其然。
  不光如此, 吏部听说去乾钧堂里开了个会,连夜起草了一份文件, 又修订编撰了三趟, 最后公告于朝廷。
  从前想要升职, 一是看吏部的考评,二是看皇上的心情。
  这吏部考评, 当然就少不了各种人情往来,也是贪污腐败的胜地。
  再者,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熬资历的说法。
  往前像徐阶陆炳这样的年轻一代,也很少有机会能在这个年纪就身居高位。
  主要还是因为皇上现在专权在握,谁都不敢碰他。
  吏部现在公开的诏令,是直接明确每个职务的考察方式和业绩评断标准, 以及上位所需要的任职年岁。
  另外, 但凡是有所重大建树,又或者在寻仙考或者新科举中名列前茅的,都可以破格往前提, 不看资历。
  等文件一发下去,三司五寺七部全都炸了。
  皇上这完全不按老规矩来啊!
  熬资历这种事情,看起来是对长辈的尊敬, 其实说白了,还是个利益的沉淀和结团。
  如果是年轻一代的, 家里有个当官或者贼有钱的爹,那上位虽然慢,也比平常人快很多。
  但那些能熬到五六十岁的老臣, 基本上跟宫中的人人都已经熟的不能再熟,人际关系跟树根一样虬结在一起了。
  正因如此,当吏部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,人们不再一起把矛头对准皇上,试图撼动他半分,而是开始各自为自己考虑了。
  这个公告一出来,意味着当今更注重的选贤与能,而不是看谁更能讨好高官显贵。
  如果真的如吏部这样来,那自己哪怕只有四十出头,努力干活兢兢业业,也能很快就出头了。
  那些精明的老贼自然第一个嗅出来风声不对,这明显是要不动声色的瓦解他们旧有的势力,但是这个时候想要跳出来反抗,已经什么都晚了。
  要反抗,就要在那时候杨慎带着百官嚎哭,被殴打杖毙五人之后继续反抗。
  如今的皇上已经行过冠礼,比十五岁的当初铁血更甚,手腕愈发狠决。
  更重要的是,他抬升了武官的地位,手中攥紧了全国和京畿的兵权,哪怕这帮文官们想要搞事情,都完全没得搞。
  ——要知道,从前撂挑子不干,可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。
  本身当皇帝的要日理万机,什么都忙不过来。
  朝廷中真正有分量能干实事的就那么多,只要撩了挑子,中心枢纽都得乱了套。
  可现在不一样。
  徐阶、杨慎、陆炳、虞鹤,一系列中青年官员被重用提拔,从嘉靖七年秋起就在暗流涌动的换血。
  哪怕现在的老臣都看清了局势,不再动不动以告老还乡作为威胁,恐怕皇上也在想如何再赶走些不中用的累赘,好把新鲜血液放进来。
  戚灵原本在工部的一个小部门里做七品大使,现在被提到了经部,成为六品主事。
  整个经部和工部都开始扩大规模,连衙门都开始拆原有的花园小筑,修建更多的办公之处。
  于此同时京中在内市旁边又挑了个地方,准备同时修建什么东西。
  听说……好像叫银行?
  虞璁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旁边,看着已经被拆迁掉的空地,还在试图对比脑洞和实际的面积情况。
  中央皇家银行和中央皇家会议殿,应该比肩而立。
  但是石制建筑不管是运输还是修建,都要慢很多,恐怕等皇家银行开出来了,这会议殿都没修一半。
  当初修建军火库之所以是神速,那是因为自己发动了闲着也是闲着的大量军队,在有偿劳动的情况下帮忙运输石料,凿刻抬举。
  眼下陆炳他们已经出发去了蒙古,三大营也加强了备战训练,几乎没有什么闲工夫来帮忙造大会堂了。
  其实虞璁作为一个取名废,很想把这里修建成记忆里的大会堂,可惜现在连人权平等都做不到,奴隶制也没有被完全废掉,根本谈不上那些。
  他背着手转了两圈,全程沉浸在对现代的怀念里,旁边的官员诚惶诚恐道:“陛下?可是觉得地方不合适?”
  这当官的,真是伴君如伴虎。
  平时皇上走着走着就开始不吭声,他们一帮小官天天都把心脏提到嗓子眼那,生怕他又因为什么开始发脾气。
  虞璁从沉思中抽出神来,意识到自己半天没说话了,开口问道:“这皇家银行,你们打算建多久?”
  “回禀陛下,目前主要在建的两座大学都招募了不少民间的工匠,朝廷里那批建造完军火库的刚好可以调遣过来,”小官忙不迭道:“如果皇上有意要快些,下官就再去招些人手,争取三个月内建出来。”
  “不必那么快。”虞璁挥手道:“一年内建出来就行。”
  这里,将负责和铸币厂沟通核对,调控全国货币流通情况,最好再发展下债券什么的东西。
  他抬起头来,看着还是空空如也的空地,突然怔了一下。
  十年以后的北平城,又会是什么样子?
  两座大学拔地而起,图书馆医院都人来人往,还有中央银行和军火库。
  那……恐怕就是盛京了吧。
  他伸手理了下袖子,心想一定要把小崽子们教育好,别把自己辛苦操劳的江山又给玩没了。
  快有一个月没有去过后宫,怎么说也要再去敲打敲打。
  “黄公公,备轿。”
  后宫那边压根没听到消息,也没哪个公公有功夫去探听那些。
  如今无论上下,都在进行热火朝天的教育事业。
  之前皇上提出了那闻所未闻的考核制度之后,后妃们花了好些天决定如何结对,开始明着互帮互助,一起带孩子长大。
  从前帮别人养孩子,那不过是为了能蹭点高位的恩荣。
  可如今皇上说了,这孩子如果养的出息,那她们这些辅助的妃嫔也自然会得到不菲的赏赐和位置。
  要知道,每个人都是有不足和纰漏的。
  有的人虽然出身不错,可不识数理,搞不懂如今皇上提倡的那些东西。
  还有的人会弹琴唱歌,但不识大字,能背个孝经都完全是靠死记硬背了。
  在这种情况下,想要养出如皇上所言的,四项俱优的皇嗣来,那单靠自己肚子里的那些货可完全不够。
  虞璁走近育婴殿的时候,意外的听见了一片朗朗的读书声。
  孩子们如今已经都会说话了,甚至有一两个都开始认字。
  远远的就听见有个女人,在婉转悠扬的念着诗经,四五个小孩奶声奶气的在跟着念诵,声音还挺齐。
  他心里有些高兴,示意一溜婢子太监候在旁边,自己凑到轩窗那去看。
  沈如婉拿了本诗经,在小黑板上写了两行短诗,正在不疾不徐的教他们怎么读。
  诗经本身很多都琅琅上口,又短小精悍。
  小孩子们虽然不知道自己在念什么,但有人肯教他们,陪他们玩,哪里有不听话的道理。
  沈如婉如今也只有十七岁,笑的青涩又温和,还在纠正他们的发音,声音里带着江南那边特有的软糯。
  虞璁怔了下,心想自己要是个直的,恐怕还真的就一见如故,为之倾慕了。
  还是陆大人更好看。
  不,陆大人最好看。
  他轻咳了一声,从正门走了进去。
  旁边有两个妃嫔正打着瞌睡,显然把孩子交给她一起教育了。
  此刻一瞥见那龙袍上的金丝绣纹,她们瞌睡瞬间醒了,忙不迭的起身给他行礼。
  沈如婉收了笑容,不紧不慢的在她们的身后也行了个礼。
  虞璁观察着她的神色,挑眉道:“在读什么?”
  “《硕鼠》。”沈如婉低着头道:“已经都快背熟了。”
  小孩子们之前早就得到过父皇的准许,私下见面时不用拒于礼节,这时候一见虞璁来了,都欢天喜地的围了上来。
  虞璁任由小粉团子们或趴或抱,抬手揉着他们柔软的头发,不做声的数了一下。
  五个。
  之前听黄公公说,论才学见识,这后宫里公认沈僖嫔才学过人,为人又温和大方,对小孩儿们也颇有耐心。